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9司马光砸缸 (第3/9页)
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司马光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巨蟒疼得一震,滚到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司马光诚实聪明,又十分乖巧懂事,深得父亲喜爱。每逢出游或者与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他。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也把司马光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培养、教育。 司马光二十岁参加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此时司马池正任同州知州,两地相距较近,司马光经常前往探望父母。同年,他和张存的女儿结婚。 庆历元年,司马池病死在晋州,司马光和兄长司马旦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夏县。 庆历六年(1046年),司马光接到诏旨,调他担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赴京之日,僚友们置酒为他饯行。司马光即席赋诗: “不辞烂醉樽前倒, 明日此欢重得无? 追随不忍轻言别, 回首城楼没晚烟!” 这时的司马光意气风发,虽然宦海茫茫,风云莫测,但仍旧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京都。 司马光随庞籍在河东路任职期间,宋朝和西夏处于休战时期,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深入民间听取当地人意见。并州进士刘邕对边事很有研究,写成的《边议》10卷很有见地,司马光予以推荐。 司马光认为绝市和修建堡垒有利于保护边界地区安宁,于是一面禁绝边民与西夏互市,一面决定修堡。这时带兵将军郭恩乘酒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