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宁文集_初读余秋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读余秋雨 (第8/11页)

述了我的童年,他总是不作声。不知是在默默的沉思,还是用他那份过于成熟的心态去嘲笑我的幼稚。

    我不在乎,他的懂事、理智足以让我佩服。我所做的只是帮他寻找他忙碌前行中遗失的童年,为他增添一笔童年的色彩。不至于年老时,对于那个天性的年纪是一片空白的回忆。不知道结局如何,我都在努力着,也许无法组织他前行的脚步,但至少可以让他去稍微停留下脚步去思索片刻。就像山林弟弟说的那样“一种精神上的毒害”给他一份最平凡而又最真实的陌生人的情感,或者逾越成为兄弟,能在他人生的奔驰中有那么一丝积极的影响。毕竟,这对我而言,就够了。(致王山清)

    20。青年

    一些别有用心的年长怂恿者总喜欢说:“真理在年轻人手里。”在我看来,青年人居高临下地说东道西,不要说真理,连什么理论和流派都说不上,他们只是用这种方法证明自己已摆脱教师和课本而独立存在。但是一切过度的激烈都反映了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不自信,一切严重的攻陷都直通于自身的虚弱,当这样的规律逐一显现,这些年轻的生命中的一部分就从自卫性的敏感走向了沮丧、孤傲和狂暴,甚至与周围人群建立了恶性对抗关系,这便进入了躲在一个个小陷阱后面的大陷阱,一旦落入其间,很难再拔的出来。

    对于我这样正处于混沌期的青少年来说,我只想说十二个字:“若有所慌,若有所悟,若有所得。”也许在这个时期,的确有太多不应该属于我们的声音:宣扬着我们、歌颂了我们、怂恿着我们,唆使了我们了,最终毒害了我们。

    21。中年

    中年是对青年的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