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第1/3页)
直到看见古戏台,第一次来沙溪的四个人同时发出惊叹。 站在台下,驻足观赏。它精巧的檐翼,搭配着多彩却不显凌乱的漆色,灵动十足。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节庆时刻,白族乡民们就在这座古老戏台上欢快地唱跳,千百年来不断传承着独属于沙溪的那份繁盛。 “别傻站着了了,有的是时间看。先去放行李。”林祖清在四人眼前挥挥手,打断了欣赏的节奏,而小马早就一溜烟儿走得没影了。 步行五分钟,抵达住处,林祖清找朋友预定的房间。这是个白族传统民居院落改造成民宿,保留了民族特色,同时又将艳丽的色彩与现代艺术气息融入,丝毫不显突兀。还有个小天台,四周是田野和山峦,可以在上面荡秋千,坐下吹风观景都极好。 “咋样?房间还满意吗?”初颉问客人。 “好字都说累了,但还是要说,太好了。”短发女生抱拳感谢,长发女生附和着点头。 放好东西,正式开始逛古镇。 躲过了古镇重度商业化的一波风潮,沙溪仿佛停留在时光的缝隙里。四方街铺路的马蹄印,让人无法分清它是昨日之痕还是百年前的遗迹。破落褪色的乡村旧筑在瑞士专家十年的修复下,使这“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重新变得引人向往。 穿过寺登街向东直走到达古镇的东寨门,不算高大的寨门却为一座古镇的增添了特有仪式感。当年马帮队伍身披风雨从铁索桥踏江而至,屹立的寨门或许也像海上的灯塔一样,成为远征途中一个令人心安的小归宿。 寨门出来顺水向南,民国战火中重建的玉津桥静卧在黑潓江水之上,百年来村民踏着这座桥往来于寨子与隔江铺开的广袤田地。江边垂柳摆动枝条,树下停着几匹供游人骑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