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6 (第2/4页)
是贾赦的性格。 他在绥州已经快一个月了, 马上中秋将近,他那颗老心, 也每逢佳节倍思亲起来:“时先生, 你说中秋之前, 能不能收到回音?” 时先生算了算时间:“就算是中秋前到不了,往后也推不了多长时间。” 可是收到回音又能如何?也赶不回家过节不说,这九省巡检, 连一半的路还没走上呢。要是自己处理完绥州之事,先回去过个年,大概皇帝也不能说什么吧?可要是这样,说不定自己就再没有理由赶回去参加迎春的婚礼。二选一, 怎是一个纠结就能形容。 时先生以为他在愁绥州之事,不解地道:“人也见得差不多了,该收拢的也都收拢了, 你还愁什么。” 的确,这一个来月的时间里,贾赦和时先生过得并不如表现的那么轻松。别人看他们只是见了见那些将官,却不知这见人之间, 是有分别的。 手握秦英给的名单,贾赦并未直接将这些人召来,而是听从了时先生的建议,按官阶,将绥州营的将官都见了一遍。每个人的问题都不尽相同,让那些后来被召见的人,无从准备起。问题之奇葩,就是时先生也叹为观止。 象是你如何当的兵,从哪里当的兵是小儿科。家里有什么人,有多少田地,地里有几头牛也只是常规。再诸如你参没参加过什么对外敌之战,也能算是关心。可是,可是,可是,你问人家以后要做何打算,想当到哪一级的军官,让你管理绥州营你要如何管,都是什么鬼? 只能说是时代思想的差异。贾赦认为问问将官们的人生规划,看看他们是否有上进之心,多正常点事。不想就是这些问题,竟让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