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沈奇峰的训练营 (第13/16页)
奇峰却是一记爆栗狠狠的敲在他头上,道:“你这个笨蛋,你以为这是菜市场买菜吗可以讨价还价。你可以叫奥尼尔和姚铭去打后卫吗?你能够成为技术核心的不是因为你的实力而是因为技术特点。” 陈俊豪抱着脑袋闪躲,连声道:“是、是,明白了。” 能够很为核心不是因为你的实力而是你的技术特点。沈奇峰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论实力在欧洲闯荡两年的耿天放现在的实力毫无疑问已经超出了经历两年空白后复出不到一个月的陈俊豪。在控球后卫这个位置上,耿天放的控球传球都相当不错,一手三分远投的功夫更是不逊色国内任何一个三分射手。单单论实力他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刘维成为现在中国篮球第一后卫。但是他依旧不能成为耿直这套战术的战术核心。 耿直当初创建这套战术的时候出发点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国内优秀高大中锋的作用,但当战术理论完成之后才发现,后卫球员却成了这套战术成败的关键。如此结果确实是始料未及,但那时候耿直自己也为这已经完成了的战术理论迷恋了,舍不得再做更改。就这样这套战术理论完成之后一直束之高阁,直到两年前世青赛陈俊豪横空出世才让耿直这套战术第一次有了实战的机会。世青赛一役实战效果惊人的好,中青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套战术体系运用的难点在于战术核心难以寻找。核心球员必须具备传球的直觉、制造攻势的才能、对内线的冲击力还有个人的全场得分能力。而现如今的国内篮球界中只有陈俊豪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而且他比赛、把握攻守间平衡的能力更是天生的超人一等。对耿直而言陈俊豪就是上苍赐给他的天生战术核心球员,反过来也可以说耿直的这套战术根本就是给陈俊豪量体裁衣制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