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四章 神道之仁 (第2/4页)
境界。只有这样的境界也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其恶乎哉! 世间的隐士却也有着真假之分,真隐士是那些隐居乡野,怀有无上才思的文人。而并非大字不识的渔樵之人。而那假隐士则是以隐居为名,哗众取宠,从而踏入仕途之人,这样的假隐士不胜枚举。正如那不得志时的诸葛亮,虽然隐居乡野却自比管仲乐毅,一旦那明主刘备相求,便一发而不可收,未出茅庐便将那隆中对讲与汉主,这样的人也实在不能称得上隐士。 所以说,既然这隐士都是不仕而隐的文人墨客,这大隐隐于朝的说法实在是大错特错的。 对于世人羁绊最大的是那功名利禄,而这隐士亦是要解决吃饭穿衣这样的生存问题,因此隐士为了生存便也自食其力,在那乡野市井之中求得生存的办法。正如那唐寅所言那般,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而并非那假隐士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理。 虽说那真正的隐士都是隐居到无人知晓的境界,这隐士并无大小之分。而这大隐隐于市的说法也并非没有来由。出处亦是时代久远,不过那些说的倒也不甚明白。不过,很多典故却也将这样的事情说的无比贴切。 那宋代的林浦,自幼亦是生性恬淡,才思过人。亦是有着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一定才德学识、并且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