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从军行_第一百六十一章 尚未可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尚未可知 (第1/5页)

    在这个年代没有谁比杨林更了解炮兵的应用和重要性,想象一下五门火炮在投石车、弩炮的配合下,将给建虏的八旗军带来怎样的打击?

    这段时间以来,彭义那些炮兵在杨林的调教下可没少下苦功夫。抓紧一切时间练眼力、练测距、练计算、练装填,就连睡觉前也得把这些练上几遍。

    出于节省弹药的目的,他们的打靶次数有限,但是每次的成绩都较好。七八百步之内打靶,配上目测法基本是十中三四。这个命中率在这个年代,那可是相当牛逼了。

    还有那些cao作投石车和弩炮的官兵,在彭义等老兵的教导下日夜苦练。他们不虞弹药之忧,每日都在进行严格训练,成绩也都是相当不错。

    杨林还在自己所用号炮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照明弹”。当然,他只是提供了创意和图纸,然后让炮仗铺的老板和匠作坊的工匠们去制造实物。

    后世照明弹是利用镁粉燃烧时发出的紫外线强光照明,在这个年代没有镁粉,所以杨林就用火药代替。

    这种“照明弹”利用了火箭分级原理,飞的更高更快。因为它里面装填了纸做的小降落伞,所以要比原先的号炮长出三、四寸,也要粗上几分。

    小降落伞折叠后只有巴掌大小,展开后一尺左右。用纳鞋底的白线当伞绳,底下坠着一个两寸左右的方形铁片,铁片下装有一个小纸盒,里面装着照明用的火药。铁片的作用是隔绝火焰,防止将降落伞烧穿坠落。

    这种原始的照明弹其实就是大号炮仗,不过因为加装了小降落伞的原因,它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些。发出的光亮也有限,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