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3章:大满贯 (第3/4页)
际金奖”,什么“亚太地区最畅销品牌”这种极其具有唬人效果的光环开始时髦起来。 这种“国际”奖项,着实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刚刚兴起那会儿,一些傻白白的企业拿了这种“国际大奖”,还喜滋滋的登个报纸,广而告之一下。地方媒体也认为这是极其有光的事情,往往给予大肆报道。 可是就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这种奖项已经开始泛滥。 在93年年底,浙省竟然有八家饮料厂宣称自己得到了各种国际博览会的金奖——媒体都懒得报了。因为在93年中旬,龙江省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接到了“喜报”,被告知获得了国际大奖。其领奖条件是,领奖人境外费用两万元,获奖费用一万元,终身大奖两万元,代理费八千元。 半个多月后……六个啤酒厂的厂长几乎同时登报庆贺,发现得的都是同样的“国际饮料博览会金奖”。 当一群从火山口坐过山车摔进冰窟之中的老总们意识到上当受骗,再去找那个总部在沪市的颁奖机构,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没错。 哪有什么国际大奖? 都是骗子。 这么一个大笑话闹出来,市场上对什么优的奖项都已经不再感冒。 所以李宪对于这几个省优品牌,还真就是……感觉如鸡肋。 对荣誉本身没有兴趣,不过这些荣誉不要钱似的砸到自己脑袋上,这事儿就值得玩味。 毕竟,新北集团获奖,集团法人获奖,而集团旗下的三个分公司四个品牌全部获奖,这种殊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这些奖项发下来,除了人大代表之外,企业家能在省内拿到的荣誉,李宪几乎拿全了。 左思右想,李宪只觉得许是孙卫民给的人情,不疑有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